尊龙ag旗舰厅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尊龙网站登录 > 正文

尊龙网站登录

一次看全!陕西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价值不可估量!

1696762680 尊龙网站登录 177

一次看全!陕西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价值不可估量!"

陕西作为文物大省

目前备案的博物馆数量达221座

馆藏文物100余万件(组)

达到等级以上珍贵文物10万件(组)

每座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


今天™™,就带你打卡

陕西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探寻这些国宝背后的故事

™™.™™.™™.™™.™™.™™.


镶金兽首玛瑙杯

博物馆实拍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中国唐代的一件稀世珍品™™,制作精美™™,寓意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的外壳是用金箔镶嵌在玛瑙上的™™,杯子的底部是镶嵌有金片的白玉™™,这使得整个杯子看起来华丽而尊贵™™。


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高6™™.5 厘米™™,长15™™.6厘米


青釉提梁倒灌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壶™™,更是耀瓷中至精至美的瑰宝™™,它集“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于一身™™,可谓巧夺天工™™,很可能是宫廷贡品™™。


人面鱼纹盆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

人面鱼纹盆是半坡文化的典型器物™™,在陶盆内壁™™,绘有对称的两个人面和两条鱼纹™™。

该器物1955年被发现™™,出土点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内™™。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1970年出土于何家村窖藏

通体银质镂空™™,内层球体可自由旋转™™,通过钩链和活轴与外壁相连™™,使球囊能够随意转动而香料不会洒出™™。千余年后仍能灵活转动™™,令现代人叹服™™。

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香囊具有华丽精美的时代审美特点™™,体现了开放的唐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 ™™,是发现直径最大的一件 ™™。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件珍贵的文物™™,它不仅是工艺品中的珍品™™,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1981年™™,这件帝王的礼物在陕西兴平县茂陵出土™™,虽然经历千年但仍然熠熠生辉™™。

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件™™,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镇馆之宝™™。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局部)

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曾把一个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当做礼物赏赐给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汉朝大将卫青的妻子平阳长公主™™。

鸳鸯莲瓣纹金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一件唐代鸳鸯莲瓣纹刻花金碗™™,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内出土™™,共出两件™™,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高度成就™™。

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是唐代金银器中仅见的最堂皇的金碗™™。金碗多为皇帝所使用™™,由此可知鸳鸯莲瓣纹金碗的珍贵™™。


四股十二环锡杖

提到锡杖™™,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国剧经典《西游记》中唐三藏手中所持之物™™。1987年在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唐塔地宫发掘中™™,出土了这枚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

这枚锡杖整体以白银制成™™,表面纹饰鎏金™™。它的杖头有象征佛教至高级别的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代表四谛™™,是指苦、集、灭、道™™,是人生的四种真理™™;每股套装雕花金环三枚共十二环™™,代表十二因缘™™,是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杜虎符

陕西历史博物馆实拍 杜虎符

长约24™™.5厘米™™,宽约18™™.5厘米

1973年被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村民发现™™,虎符是中国古代调兵所用信物™™,此件左半符的虎作行走状™™,与君王的右半符合符后可调动五十人以上兵力™™,是秦国军权高度集中的象征™™。

据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虎符就可以镇妖、驱鬼、平邪™™,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符咒™™。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枚杜虎符则更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古代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


皇后玉玺玉印

玉玺印面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chī)虎形象做纽™™,四面刻有云纹™™,印面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书体流畅™™,刀法自然娴熟™™,可见当时的篆刻艺术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

此玉玺质地为新疆和田的羊脂玉™™,温润洁白、有着凝脂般的光泽™™,极具观赏性™™。

因它的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有一千米™™,由此推测它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西安何家村窑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

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三彩载乐骆驼俑

骆驼站在长方形底座上™™,引颈长嘶™™,驼背上的驮架为一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共有八名乐手™™。

其中七名男乐手身着汉服™™,手持胡人不同乐器™™,面朝外盘腿坐着演奏™™,中间有一站立女子正在歌唱™™,显然这是一个流动演出团™™。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


跪射俑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是一尊跪射俑™™。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的跪射俑™™。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各种陶俑™™,除跪射俑™™,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右膝跪地™™,左腿蹲曲™™,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聚前方™™,那冷峻的面庞和手持弓弩的咄咄英气™™,似乎秦始皇就是成就统一霸业的最好诠释™™。


跽坐侍女俑

跽坐侍女俑

汉阳陵博物馆藏

“与秦始皇兵马俑冷酷的脸部表情比较™™,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微笑™™。这或许与汉景帝时期‘文景之治’的盛世背景有关联™™。”

汉阳陵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倾倒世人™™,而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发掘的汉景帝阳陵出土了大量微笑陶俑™™,堪称东方“蒙娜丽莎”™™。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都被深深刻画到所有人的面孔上™™。


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 彩绘雁鱼铜灯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盘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方向™™。

最令人惊叹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灯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入大雁的腹内™™,腹内盛有清水™™,烟会溶于水中™™。其净化空气的原理和河北满城汉墓的长信宫灯是一样的™™。

更多的信息™™,了解一下 【尊龙ag旗舰厅官网】